每逢端午节,江州区驮卢镇繁荣社区一片热闹。这里举办的龙舟赛,吸引了远近各地群众参加,大家不分你我,一同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这是崇左大力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行动和生动画面。
在崇左,民族团结是一项优良传统,培育形成了“团结基因”。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拼搏,成就了祖国南疆一道靓丽风景线。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书写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各民族共同推进“兴边固边”
我国辽阔的边疆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崇左市是边境地区,是多民族杂居区,居住着壮、汉、瑶、苗、仫佬、水、侗、京、回、满等38个民族的群众。边疆的稳固安宁,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坚守,是各族干部群众多年致力于“兴边富民”,确保了边疆的稳固安宁。
在凭祥市,我们曾多次采访驻军部队、狮子山社区。这里的民族工作经验曾获评为“全国典型”。凭祥镇狮子山社区居民陆慧珍曾两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至今,陆慧珍带出来的“凭祥市兵妈妈拥军团”,仍然保持着拥军传统。每当过年过节,“凭祥市兵妈妈拥军团”的20多名妇女会带着年货前往边防部队和民兵哨所慰问,为驻守边疆的各族子弟兵带来“壮族妈妈”的关怀。在各民族团结一心守边固边的浓厚氛围中,地方军警部队的人民子弟兵以实际行动保障地方稳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边疆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黄金周,大新县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共接待游客14.53万人次。近年来,边关风情旅游产业发展带旺了当地各族群众生活。位于中越边境的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积极融入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建设。如今,产业旺、农村美、群众富,边疆地区一片发展繁荣。

边疆地区,“每一户群众就是一座哨所,每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多年来,崇左深入实施“国旗工程”,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长廊,汇聚人心、凝聚力量,各族群众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牢牢守护着祖国边疆的稳定安宁。
发展起来的各族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积极开展“我为祖国巡边疆”活动,坚持做好守边护边工作。在守边护边的具体工作中,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各族人民推动新时代南疆新发展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由各民族共同书写。
崇左建市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壮乡各族儿女齐心协力谋发展、搞建设,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精神,共同绘就了祖国南疆美丽的发展画卷。
2023年是崇左建市20周年。建市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崇左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左右江革命老区等战略机遇,用足用好用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等多重叠加优惠政策,一张蓝图、一绘到底,聚焦加快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尤其是近年来,崇左聚焦推进高水平开放、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聚焦加强高效能治理、努力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聚焦打造高素质队伍、努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书写了高歌奋进、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时代华章。
2022年与2003年相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03.97亿元增长到1081亿元、翻了3.4番,年均增长8.2%;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0%;全市工业增加值从19亿元增长到325.81亿元、翻了4.1番;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1.7亿元增长到2219.7亿元,规模扩大了100多倍、年均增长26%,进出口总额连续14年、出口总额连续16年排广西第一,连续8年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如今,在崇左城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主次干道、完善的基础设施、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绿化,让城市更加宜居、更有品质、更具魅力。新的起点上,崇左正坚定地朝着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现代化南疆国门城市目标阔步前行。
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书写绚烂文化
大新县是“中国侬峒文化之乡”,那里“几乎每个月都有侬峒节”,壮族侬峒文化氛围浓厚。在当地,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你我,每当侬峒节到来,瑶族群众会到壮族群众家“侬峒”。而瑶族群众居住的一些村庄也举行侬峒节,邀请壮族朋友到家里做客,大家亲如一家。

在江州区,驮卢镇传承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的传统;而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则是左州镇传统的“金山花炮节”,“抢花炮”的习俗渊源久远。节庆活动里,群众无意区分哪些是汉族文化、哪些是壮族传统、哪些是侗族习俗,各民族热情参与,其乐融融。

璀璨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而且造就了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实现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多年来,崇左注意保护、传承各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绽放异彩——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

2016年,“壮族霜降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广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零”的突破。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凝聚了崇左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如今,崇左设立了“崇左花山日”。在首届“崇左花山日”系列活动中,各族干部群众致力于传播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价值和内涵,并积极展示民族服饰、特色饮食、民族艺术等特色民族文化。
除此以外,每年的“壮族三月三”活动,不仅展示了壮族民族文化,也展示了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实现“美美与共”进程中,不断丰富“甜蜜边关·魅力崇左”的内涵。
砥砺奋进,各民族共同锻铸伟大精神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历史以来,居住在崇左地区的各族人民爱国爱家、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崇左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龙州起义、红旗插上镇南关等历史事件。至今,崇左还流传着许许多多的英雄壮举、英雄故事。
特别是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何世昌、宛旦平等同志组织发动的龙州起义,凝聚起左江地区各族人民力量,对法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以革命热血书写爱国主义伟大精神。
如今在崇左边境地区,家家户户挂红旗,重大节日升国旗,这是崇左各族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写照。特别是,崇左坚持在抵边村屯实施“一村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程,让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在近年来实施的脱贫攻坚战中,崇左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自强不息,苦干实干,鏖战贫困,最终实现了全面脱贫,为实现守边固边、稳边兴边作出了贡献,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书写了厚重的一笔,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孕育和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
精神是“立身之本”,精神是“强盛之基”。
建市之初,崇左各方面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正是凭着“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精气神,在乱石堆上建起了一座新城市。

如今,崇左各族人民实现了“高铁梦”。经努力,崇左发展成为广西第三大高等教育聚集区。产业发展上,崇左是“中国糖都”“中国锰都”“中国红木之都”“热带水果之都”。崇左人“精益求精”,向高端延伸产业链,研制出了“注射剂药用蔗糖”“高品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发展快速,万象更新,见证了崇左各族干部群众自强不息、勇毅前行的奋斗精神。
来源:左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