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广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以“两横八纵、六河连通”为骨干的广西水网布局,谋划了未来五年水利改革发展蓝图。
《规划》由三大板块、六个章节组成,紧紧围绕全区重要阶段性战略目标,对未来五年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其中,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建成与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拟定“全区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等3项约束性指标与其他9项预期性指标。
《规划》结合流域区域特点和实际,提出以西江干流(含红水河、黔浔江)、郁江干流(含左江、右江),柳江(含龙江)、桂江、贺江、北流河、南流江、钦江、防城河、湘江等“两横八纵”主要天然河流为基础,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湘桂运河工程等“六河连通”人工水系通道为补充的广西水网格局,并从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区域重大战略水安全保障布局。
围绕“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目标指标和总体布局,《规划》明确了增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升乡村振兴水利保障能力、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提高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7项重点任务。重点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桂林市长塘水库、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玉林市龙云灌区等纳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国家相关重要规划的重大项目。
《规划》提出“十四五”投资规模预测。经测算各类规划项目总投资4312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规划完成投资1476.4亿元,将通过发挥政府投入、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盘活水利资产等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落实规划建设资金。
据悉,“十三五”时期,广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0%。用水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一批引提调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0%和87.2%。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南宁、桂林、玉林3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及贵港市等3个自治区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通过验收。水土流失面积持续减少,累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932.5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时期增加了888.5平方公里。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达到98.3%。在2020年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中,广西有9个市进入全国前30名。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